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梅

朱翌 朱翌〔宋代〕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桠横在断桥旁的路上。梅花好似雪花飘飞而下,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风景画。
想用白璧和青钱将春色买下,可是梅花无价。归来的时候,春风吹过平川旷野,马蹄过后,飘来一股幽香。

注释
点绛(jiàng)唇:词牌名,取南朝梁江淹诗“明珠点绛唇”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仄韵。
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
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又称“段家桥”,唐时称为“断桥”。
亚:通“压”,下垂的样子。
浑似:简直好像。
璧(bì):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词的上片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透露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中“横”、“亚”二字,双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态,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绝非凑句,而是烘托突出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瑞雪。它成为词中盛开的梅花的极其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大有“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点出这种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点绛唇·梅》是一首咏梅词。词的上片状物绘景,写词人看到的画意,其中也透露出春意,有声有色地展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下片赞美江南早春无比迷人的自然风光,道出词人观梅归来时其乐融融的心情。全词清新明美、平淡似水,却蕴涵深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

创作背景

  《点绛唇·梅》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时词人冒雪游湖观梅,雅兴不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074-1075页
2、 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2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第1692页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401篇诗文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姜夔 姜夔〔宋代〕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闺情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 朱熹〔宋代〕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