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儿令
晏殊〔宋代〕
春色渐芳菲也,迟日满烟波。正拟艳阳时节,争奈落花何。
醉来拟恣狂歌。断肠中、赢得愁多。不如归傍纱窗,有人重画双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色渐渐变得浓郁芳菲,春日的阳光洒满烟波浩渺的水面。正是阳光灿烂的美好时节,怎奈落花纷纷令人无奈叹惋。
醉酒后本想尽情狂歌抒怀,却在断肠心绪中徒增更多愁烦。不如回到纱窗旁静守,盼有人为我重新描画秀美的蛾眉。
注释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河水波。
拟恣:打算放纵。
赢得:落得。
简析
这首词以春日景致起兴,借伤春之情抒孤寂之怀,语言婉丽而情感跌宕。词的上片先勾勒出春日芳菲、烟水朦胧的明丽图景,表现出春光绚烂之态,又注入对春光易逝的无奈与怅惘;下片写欲借酒放纵、狂歌解忧,非但不能消愁,反让愁绪更添一重,展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含蓄点明愁思的根源在于无人共赏春光、无人慰藉心灵。全词景与情交织,以乐景写哀、以狂态衬愁、以温情收束,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词人从伤春到寻归的心理变化,情感细腻而富有张力。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85篇诗文 302条名句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苏轼〔宋代〕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小孤山
谢枋得〔宋代〕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