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未知〕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了虎符缠臂的五月,又迎来了端午佳节。家家门前挂着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们在野外放着风筝。人们端着飘香的粽子,携带着酒樽肉俎,到江边看龙舟竞渡。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
楚怀王愚昧糊涂,楚国悲惨地被秦国灭亡。身处异乡的游子,情思满溢,涕泪涟涟,双鬓的头发不知道斑白了多少?新亭对哭早晚哀,眼枯泪尽陵阳处。屈原在汨罗江畔投江而逝,只留下了无数的让人痛断肝肠的诗句。
注释
虎符缠臂:指用布料制成小虎形,缝缀在儿童臂上,这样可以避恶消灾。
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
赏析
此篇与传统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细读意蕴深远、别具一格。全词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下片追叙湘累人生故事。
上片写当下端午:民间以虎符缠臂避邪,门前艾蒲青翠,天空纸鸢飞舞,粽叶香气飘远,人们对酒携食,江上龙舟争渡、呐喊助威,有人凭吊祭江吟诵屈原作品。下片怀古:感叹怀王昏聩、秦国吞并楚国,屈原流放他乡垂泪鬓白,从早到晚于新亭对泣,泪尽于陵阳,如今汨罗江边,湘累已逝,唯有万千断肠诗句留存。
全词艺术特色鲜明:咏今叹古,上片渲染端午盛况,下片感怀借古启今;动静结合,“缠臂、纸鸢舞、争渡” 等为动,“虎符、粽叶、艾蒲” 等为静;明暗结合,明写屈原抨击楚王,
简析
《六幺令·天中节》是一篇有关“端午节”的佳作。词的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片怀古,追叙“湘累”人生故事。此篇与词人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仔细读来,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赞叹,词中之境如诗如画,色香味俱全,有如神来之笔。
艳歌何尝行
佚名〔未知〕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躇踌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拔蒲二首
佚名〔未知〕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断齑画粥
释文莹〔未知〕
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选自《湘山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