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沙十二县宰
真德秀〔宋代〕
从来守令与斯民,都是同胞一样亲。
岂有脂膏供尔禄,不思痛痒切吾身。
此邦只似唐时古,我辈当如汉吏循。
今夕湘春一卮酒,直烦散作十分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历来地方长官与这些百姓,都是如同同胞一样亲近。
怎能将百姓的财物供你享用俸禄,却不关心他们的痛痒如同切身之痛?
这个地方只像唐朝时那样古朴,我们这些人应当像汉朝的循吏那样清廉有德。
今夜让我们共饮一杯湘地的春酒,愿它能化作十分的春意,温暖人心。
注释
守令:指地方长官,包括太守、县令等。
斯民:这些百姓。
脂膏:比喻百姓的财物或民脂民膏。
禄:俸禄,指官员的薪水。
祗:只,仅仅。
循:循良,指官吏守法循理、清廉有德。
湘春:湘地(今湖南地区)的春酒。
赏析
这首诗是真德秀作为地方长官,对同僚们的劝勉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为官者应如何对待百姓的期望。首联强调官民之间的同胞之情,颔联则指出为官者不应只贪图俸禄而不顾百姓疾苦。颈联以唐朝古朴和汉朝循吏为榜样,勉励同僚们要清廉有德。尾联则以共饮春酒为喻,希望这种清廉之风能化作春意,温暖人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作为地方长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 。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218篇诗文 9条名句
行香子·述怀
苏轼〔宋代〕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陌上花三首
苏轼〔宋代〕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读书要三到
朱熹〔宋代〕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